盛夏七月,艳阳高照,蔚蓝的高空中飘过几丝白云。近日,记者在镇原县郭原乡毛庄村阡陌纵横的农田边,看到一片片的药材地里,碧绿的药材苗似锦如锻,镶嵌在田野之中;山间一层层梯田中,只见一群群农人戴着草帽,拿着锄头,在新栽植的花椒苗地里忙着除草、打药,精心伺候着刚刚长出嫩芽的花椒苗……一个蝶变的农村新图景正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徐徐呈现。
村上这两年的变化,离不开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大力帮扶,让群众脱贫有了底气,致富有了门路。”毛庄村党支部书记贾璧说。
毛庄村的变化正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倾情帮扶镇原县的一个缩影。三年来,这家中央单位坚持从镇原县实际出发,坚持用心用情帮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截止目前,已直接投入和协调扶贫项目资金1370多万元,有力助推了镇原县脱贫攻坚工作。
履行帮扶责任 强化调研指导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是在今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由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编译局组建而成的新单位。机构改革前,镇原县是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定点帮扶的国扶贫困县,也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繁重艰巨。长期以来,该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院长冷溶多次主持召开院务会,专题研究扶贫工作;常务副院长曲青山、副院长吴德刚及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吕世光、高永中等领导多次带队到镇原县实地考察调研,看望慰问贫困户,实地了解精准扶贫情况,捐赠党史书籍,现场研究解决援助问题。
2016年5月,时任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到镇原县调研时指出,要做好镇原县扶贫开发工作的“联络站”和“办事处”,共同研究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尽最大努力为庆阳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贡献。曲青山表示“中央党史研究室虽然自身资源有限,但我们扶贫的热情高涨!”
发挥自身优势 突出扶智特色
“扶贫必先扶智”。原中央党史研究室是研究党的历史的科研机构,同时也是党中央主管党史的工作部门,在智力扶贫上有独特优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在定点帮扶镇原县过程中也十分注重发挥这一优势。
2016年以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资助市、县党史部门经费10万元,指导其编写《庆阳扶贫工作纪实》《镇原县扶贫工作大事记》,及时跟进、全面记录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成功实践和典型经验,做好党的基层组织带领人民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奋进历程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总结宣传工作,目的在于发挥党史研究助推精准扶贫脱贫的作用。
“实施这两个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地方党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我们党史业务工作实践和探索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也带动和培养了基层党史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编撰这两本书,对今后总结和指导地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镇原县委党史办主任说。
2016年以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紧紧扭住“抓好教育”这个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联合团中央等单位一起投入300多万元在郭原乡援建的毛庄小学、景原小学均已建成投入使用。之后,又投入专项资金12万多元,建成电子琴音乐教室1间,捐赠教职工宿舍设备,学生工具书,幼儿玩具1批,为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提供了重要保证。“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措施。帮扶中,我院注重集中优势资源,向教育领域倾斜,突出发挥教育扶贫的作用。援建的学校和音乐教室,受到了师生的欢迎,看到老师学生们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唱歌、弹琴,将来很可能会培养出一位大音乐家呢,为他们做了一点有意义的事,感到很高兴。”张彦甫动情地说。
2017年底,该院与甘肃省委组织部沟通协调,争取21.6万元经费,共同开展为期一周的全县乡村干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培训班,副院长吴德刚到会并作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此外,还订阅价值2.4万元的各类党史党建报刊,捐赠价值8000多元的电视专题片《永远的长征》,供基层党员学习使用,为全县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增强脱贫攻坚本领提供了有力支持。
倾情倾心帮扶 发展产业改穷貌
毛庄村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派出第一书记定点帮扶的贫困村,也是全县的重点帮扶对象。在前者大力帮扶下,自2015年以来,毛庄村共脱贫170户761人,贫困发生率从建档时的58%下降到22.6%,村容村貌、群众生活大为改善。
今年6月11日,对于毛庄村的贫困户贾泽新来说是喜悦的一天,他家养殖的母牛刚刚生了一头小牛犊,一家人忙前忙后,精心伺候着小牛犊。他有自己的盘算,加上这刚刚出生的一头牛,养殖的数量已经达到4头。“这四头牛可以领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产业帮扶资金2000元,还有1000元的牛棚扶持资金,加上县上养殖产业的10000元奖补资金,这样以来算一下是一笔不少的收入。”贾泽新一边盘算着自己的收入一边笑着说,“现在的政策真的很好,我们群众发展产业底气真的很足。”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毛庄村群众发展产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促成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村与毛庄村形成结对帮扶关系。到2020年,该镇、村分步投入资金600万元,帮扶毛庄村发展养牛,种植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项目,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贾璧介绍,有了帮扶资金的支撑,村党支部牵头建办了镇原县毛庄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582亩土地栽种黄芪、丹参、黄芩等药材。今年雨水多,药材长势良好,预计年底净利润能达到二三十万元,大幅增加村集体收入,让毛庄村摘掉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
“我们采取‘党建助推精准扶贫’的产业发展思路,按照‘山区花椒、塬面药材,全村养牛’的产业布局。目前,已建成中药材合作社1个,花椒种植合作社3个,49户未脱贫群众养牛127头。全村下剩未脱贫户实现了产业全覆盖,家家户户都有产业支撑脱贫奔小康。”“如何让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在多方面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决定在养殖产业上,对49户养牛户现有的127头牛,按照每头500元标准进行奖励,对这些养牛户家中的牛棚,按照每座1000元标准扶持,对今年新建标准化牛棚每座奖励5000元,奖补资金总额12万余元。我们这几天就在验收,近期就能将扶持资金发放到农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驻毛庄村第一书记张卓然说。
除了养殖,中药材和花椒种植方面也有扶持政策。在中药材产业方面,利用帮扶资金代缺乏户内产业支撑的78户未脱贫户入股村办合作社,年终拿出药材销售纯利润分红,预计户均增收近2000元;通过土地流转、药地务工,惠及贫困上百户,带动增收约20万元。在花椒产业方面,扶持3家合作社和100余户群众共栽植花椒925亩,其中近80%的栽植面积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扶持户内养殖,中药材产业入股分红等方式,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正努力帮助全村下剩贫困户扎扎实实依靠产业脱贫奔小康。
“我们家三口人一有时间就去村里的药材合作社里打工,一天也能有80元的收入,家里的5亩多地也流转了,能增加收入6000多元。”57岁的贫困户杨向宏说。
长期在外做生意的村民杏世发说:“我今年回乡创办了花椒合作社,村里免费给我提供苗木,土地的流转资金和田间管理费用这些都是村上给我解决的,有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支持,我发展花椒产业信心十足。”
在采访中,记者亲身感受到毛庄村群众现在是家家有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群众脱贫的信心都很足。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充分发挥扶持资金杠杆作用,有效盘活沉寂优势资源、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既保证了扶贫资金高效利用,又让贫困户获得持续稳定收益,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强化党建引领 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
“现在的村班子真正帮助我们群众解决了不少困难,以前村里召开党员大会,党员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现在只要一说召开党员大会,百分之八十以上在村的党员都能来,而且今年村里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就有8个人,其中绝多数是‘80’后。”59岁的老党员贾廷义说,“现在村里的党务、政务都很公开,也很公正,群众信服的程度都很高,群众也很满意。”
这一切变化都源于毛庄村加强了村“两委”班子带来的变化。该院选派到县任职的挂职干部和两任驻村第一书记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他们经常指导、敦促村党支部依规依纪开展好工作,并在2017年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为毛庄村党支部争取了10万元专项党费。下一步,在中直工委帮助下,还将支持毛庄村党支部50万元,专门用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挂职干部非常重视毛庄村党支部建设,协调配合乡党委选派党性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引领发展能力强的乡干部担任村支部书记,发挥其致富带头作用。他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党员权利意识和责任担当。针对支部行动不便的老党员以及流动党员、在村党员,分别采取走访送学、微信送学、现场讲学等方式,及时传递政策文件、活动通知等,把组织的声音、党员的教育管理融入党员日常生活中,大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毛庄村张岘村民小组47岁的杏世发告诉记者:“今年有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大力帮扶,发展形势这么好,我决定在村上发展花椒产业。同时,我也想向党组织靠拢,要求进步,今年也递交了入党申请,现在入党申请书还在村部的党务公开栏里张贴呢。”
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帮扶、指导下,毛庄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用实实在在的进步赢得了民心和威信。
传导优良作风 干群亲密结深情
帮扶工作能否取得成效,人的因素很关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先后派出的三位挂职扶贫干部秉持“人住镇原、心驻镇原、情注镇原”的理念,心系群众,心系基层,严格自律、踏实工作,经常深入农家院落、行走田间地头,嘘寒问暖,与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展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扎实的工作作风,给基层干部树立了良好榜样。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挂职扶贫干部,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张彦甫多次不辞劳苦,深入全县19个乡镇,特别是经常到一些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山区乡镇,实地督导调研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有时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遇到节假日也坚守岗位,主动放弃休假。
“我是单位选派的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上任第一书记齐雄走遍了毛庄村600多户人家,我到村第一件事也是上门入户了解村情民情,和群众慢慢交流,从衣、食、住、行和思想状况各个方面详细了解情况,既虚心接受群众教育,也努力当好各项政策的讲解员和宣传员。”“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驻村干部,只有把群众的事情牢记在心上,及时解决好群众的困难,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第一书记张卓然告诉记者。
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帮扶毛庄村以来,一件件为民实事滋润了群众的心田,也拉近了干群关系。
“张县长今年多次到我家来给我宣传政策,鼓励我发展养殖,今年我养牛也达到了2头,既能享受到县上的奖补政策,还能享受到帮扶单位的资金补助,他还自费给我买了10亩玉米保险增加收入,我对脱贫充满了信心。”张岘自然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士骞告诉记者。作为县上挂职领导,张彦甫没有忘记在村里的帮扶户和生活困难群众,他多次深入自己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反复协商修订“一户一策”方案,精准谋划脱贫致富路径,解决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资助2名孤儿学生和2名贫困高三学生,捐献电脑、图书、现金、衣物等价值16000多元。齐雄、张卓然任职期间遍访民情,积极争取对口帮扶资金,认真协调满足群众诉求,帮办了大量实事。
记者在采访中清楚的感觉到,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帮扶下,不管是县、乡、村三级干部还是普通群众,现在都充满了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良好精神状态,也有着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心。2020年镇原县实现脱贫摘帽、奔向全面小康的美丽图景,令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