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出来的“彩庄稼”提升乡村美颜值—— 镇原县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促特色产业大发展
时间:2018-07-23 17:46 来源:镇原县外宣办 作者:田永昭 编辑:左万民

  七月的原州,放眼望去,山梁塬川,一片片金黄的“彩庄稼”里,万寿菊正当采摘时节,群众喜获丰收。党参、黄芪、柴胡等中药材长势喜人,共同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武沟乡渠口村:按照“支部+党员+贫困户”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以广财合作社为载体,土地入股600亩,采取致富能人带动、技术指导、示范引领的方式,带动农户种植1500亩(其中67户贫困户种植万寿菊450亩),建成2100亩种植观光园1处,开办农家乐1处,建成了集种植、采摘、观光、农产品消费于一体的产业示范基地。依托该基地,农民就业有了“扶贫车间”:种植、田间管理、采摘、腾地全过程需用工23000多工日,可解决130多劳动力6个月就业问题。贫困户走上了“脱贫桥梁”:万寿菊亩均种植净收益可达2000元;种植基地贫困户土地经营权入股400亩、引导贫困户就业105人;观光旅游可带动农家住宿、土特产等休闲消费,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致富。乡村里有了“田园美景”:全乡10000亩万寿菊遍布乡村道路沿线,营造了“村在花中”的村庄环境,美学价值和生态优势得到了极大发挥。
  郭原乡毛庄村:依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接北京市赵全营镇帮扶资金,按照抓党建推“三变”促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助推引领1条主线,凝聚对口帮扶、驻村工作队、乡村组织、帮扶干部、致富能人、贫困户6方力量,采取对口帮扶资金量化入股、产业扶持资金合作入股、集体资产折股入户、发展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入股、农民土地租赁流转入股、股东自身投资入股6种方式整合资金资源,建立支部领办管控、价格保护收购、保险托底保本、利益联结互助4种保障机制,大力培育“整村养殖、塬面药材、山区花椒”三大产业,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村目前建成中药材合作社1个、花椒种植合作社3个。村集体建办镇原县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28亩(火张片区328亩、岔口片区300亩),栽种黄芪328亩,栽种丹参300亩,其中为贫困户户均量化入股3000元,人均代种药材1亩,实现了下剩79户贫困户的产业全覆盖。今年药材长势非常好,加之有龙头企业保护价收购和保险托底,保守预计仅中药材一项,贫困户户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可增收40万元。花椒产业以“村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由新注册的联心、东庄湾,毛庄胜德三家种植专业合作负责,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合作社分红,共有58户参与土地入股流转,土地集中流转面积568亩(其中贫困户31户347亩),同时带动全村100个农户分散栽种花椒357亩,全村花椒栽种面积达到925亩。
  孟坝镇峁合村:以广州立达尔公司为引领,采取“农户订单种植、公司保护价格收购”的方式,建成2000亩万寿菊示范点1处,辐射带动大寨、塬口、东庄等14个村签订万寿菊种植协议3208份,落实种植面积10000亩,带动665户贫困户栽植万寿菊2335亩, 每亩可实现毛收入3000-4000元,净收入2500元以上。王湾村:按照“331+”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利用农户废弃耕地,由甘肃欣堂公司投资,农户投地、投劳入股,王湾村富民中药材合作社参与经营。该基地占地面积10000余亩(其中塬地2000亩,山地8000亩),建成万亩中药材基地和2000亩育苗基地各1处,现已流转土地6000余亩,涉及8个自然村451个农户(其中贫困户201户)。

 
 
上一篇:庆城:“远见卓识”造就新药王洞村   下一篇:镇原县在我市率先为贫困户办理产业保险